top of page

何振岱诗词赏析之十: 琴中亦含笳中悲

闻笳

                --何振岱


秋人无美睡,秋笳偏哀鸣。

一鸣辄不已,夜气空峥嵘。

飞霜屋顶白,苦月牦头明。

楼空戍妇泣,林黑巢乌惊。

鸣笳尔何为,悽厉当山城。

自闻此鸣笳,无岁无用兵。

回思光绪初,连墙皆书声。

悠扬送微风,到耳和以清。

夜深有卖饼,巷静闻人行。

醒睡并安贴,城野忘承平。

笳声乃至恶,使人无欢情。

吹者定非人,不然先泪倾。

        季秋从市间购一琴,背有篆文松雪斋三字,池心镂隶文:光化二年。盖吴兴所藏,为唐昭宗时制者,至今逾千年。蛇跗断文古色斑驳,试弹之,音响清越。予于辛亥年曾购得许瓯香家琴,曰“悬崖玉溜”者,乃至正元年钱塘张君翼斷,间有梅花纹。未几失去,闻在京师某权贵家,思之心痗。邂逅此琴,聊以自慰。然此两琴皆在风声鹤唳中得之也,长歌以志之。

名琴难遇如名辈,我昔所得殊灿然。

瓯香馆藏元代斫,弦丝触手鸣风泉。

匹夫怀璧苦不戒,瞬息流转归幽燕。

风凄月冷时一念,宛若绝塞沉婵娟。

今秋一琴巧邂逅,断纹斑驳如汉钱。

腹文纪年曰光化,扆代胤相惟兹年。

是时和陵困阉寺,朝士若解耽鸣弦。

就中只有韩致尧,爉花封箧流闽川。

此琴得毋公所有,与南亭诗同流传。

沤波小榭嗣清响,倡和更赖闺中贤。

二公家国俱有恨,郁绪正藉弦中宣。

邻坊许子知应笑,身世汝亦嗟桑田。

西风瑟瑟霜满天,试温旧谱秋灯前。

世间得失不须念,横琴作枕聊安眠。

        五言作引,中间夹序,后七言正文,这种形式第一次见到。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这上下两首诗各自独立似乎更为合理些。其下言琴篇应另有其题。现在归为一体,也许是出版时掉题也未可知。不过以“闻笳”为引,倒也不失味。笳声入耳兴起牙琴之思,在情感上也合情合理。所以姑从其旧,一以论之。

    笳,即胡笳。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管弦乐器,似笛。胡笳吹奏,音声悲愁。多以形容怀念或悲切的心情。所以感笳作诗,即所赋悲愤之诗。最著名的当然是蔡琰的《胡笳十八拍》。还有杜牧的《边上闻笳三首》:“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以及岑参的“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等句,不胜枚举。

        此“闻笳”亦是。24句,声声凄厉,字字含悲。句法上有意识地避开律句,多用三平,三仄收尾(如偏哀鸣,輒不已,牦头明等)。语言通俗而奇崛,乐府之风颇显。

        此引分为三层,开篇写秋夜难眠,却偏有笳声悲鸣,悲鸣不已,似乎让空气都变得沉幽狰狞。秋里愁人加上夜里悲声,此为愁上添愁矣。为何愁,兵荒马乱,“无岁无用兵”---没有不是战乱的年月。谁在愁:闻此笳声,戍妇夜半泣,林鸟为之惊,凄厉声声声不断,苦情苦意在山城。愁如何:秋夜胡笳声中难入眠,愁望苦月当头飞霜染顶。此为第一层。

        第二层为回忆。用当初光绪初年之情形对比当下“无岁无用兵”之悲苦。当年是家家--“连墙”--皆闻读书声,夜深店铺门不闭,巷静往来有人行。题为“闻笳”,“闻”即听声。这里以“微风”,“悠扬”,“入耳”,“和清”以及“巷静”的脚步声等声音的描写来应题中之“闻”,用以对比笳声,突出笳之悲切,让两相在声音背后的生活状态对比也显得更加的鲜明。那时候睡时安稳,醒来适意,城里乡村安享太平。而此时却是“秋人无美睡”。妇也泣,鸟也惊。此为第二层。

        第三层回到了笳声中,毫不客气地表达了对此笳声的厌恶之感,称之为“如此恶”---“乃至恶”,毁了人的心情---“使人无欢情”。最后两句是对吹笳人的抱怨。“吹者定非人,不然先泪倾”,“非人”是个埋怨词,责备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吹笳者你怎么能这样呢?不是如此我是不会流泪的。此结在怨上,也结在悲中,既有感性,也有率性,表达其因闻笳而不爽。

        此《闻笳》三部分中,开篇五言是一个物,托物起兴,用笳声引出所咏之辞,那就是“琴”。

        序中简单介绍了新购之琴的来历,状貌,文字,音色。所言尽显珍贵,珍爱之情溢于言表。同时忆及了所失之琴,禁不住为之悲苦忧痗。此两琴得来不凡,故长歌以志。

        序中先言新琴,在正文中则以昔日之琴开篇。写遇一名琴犹如遇见名流贤士一样困难。昔日的那张琴来自许鸥香所藏,为元代所制。触手弹拨犹如风声悠扬,如泉声清脆。这里的许鸥香是指清朝初期著名诗人和书法家许友。许友,字有介,号鸥香,福建侯官人。其工书善画,早年家境优越,生活奢靡,“有石林别墅,每日邀诗友社集其中”。可见琴出自许友之手必非凡物,所以作者以“璧”喻之。可惜“匹夫怀璧苦不戒,瞬息流转归幽燕”。这里的“匹夫怀璧”是个典故,意思是普通人若怀有才干或怀有宝物易引发祸端。“不戒”:不能惩戒,无法警戒。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可惜我作为一个普通人若怀有宝物是无法防止他人掠夺的,所以我的琴“瞬息”就流失到了“幽燕”---也就是序文中说的京师之地,流到了某权贵之家。每当月冷风寒之时想到此琴,仿佛沉落在天边的月亮那样遥不可得。这就是“风凄月冷时一念,宛若绝塞沉婵娟”。



何振岱手迹琴谱

        痛述过昔日之琴,紧接着开始介绍今秋新购之琴。首先,这一琴是偶尔所得,所谓的“巧邂逅”。此琴有着钱币一般的斑驳断纹,腹文记有“光化年间”字样,即此琴制于唐昭宗年间,一代一代传到了现在---“扆代胤相惟兹年”。“扆”通“依”。“胤相”:相传。“惟”:助词,无特定意义。“茲年”:到了现在。此若干句皆为“腹文”所记载之内容。大致是说,那个时候正是皇家和陵之时(约封墓或合葬之类),此事为宦官所把持,朝官们噤若寒蝉,无人敢弹琴弄弦。其中只有叫韩致尧的人,用蜡将此琴封在琴箧里,使其流落到了闽地。这就是:“是时和陵困阉寺,朝士若解耽鸣弦。就中只有韩致尧,爉花封箧流闽川”。这一段从“今秋一琴巧邂逅”一直到“临坊许子知应笑,身世汝亦嗟桑田”都是在讲这琴的主人韩致尧。这韩致尧可是个大名人,即唐代著名诗人韩偓。唐昭宗时曾官拜左拾遗以及兵部侍郎等,“昭宗数欲以为相,皆辞让”。韩偓十岁能诗,最出名的事是李商隐题赠给他幼年时的诗句:“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后韩偓因累避闽,故此琴亦随其入闽。这张琴得到和流亡都是韩公所有,与他的诗一样流传在世间。“公”即指韩偓,“得毋”:同得亡,得无。流落闽地后,他常常在水边,檐下弹弄“清响”,与家人相互唱和。但想到一琴流失于战乱,一琴得之于战乱(辛亥之年),故又感慨良多。“二公家国俱有恨,郁绪正藉弦中宣”。“二公”即许鸥香和韩偓,“二公”都有家国之恨,所以抒怀解郁都藉以在琴弦中得以宣泄。同是闽中之人的许友“许子”知道了这个故事可能会笑吧,身世的变化多端也会让您韩公感叹世事的沧海桑田。

        介绍完此琴的来历,又一番感慨得以宣泄。我还是坐在灯下试着温习“旧谱”,不再顾念世间得失了。且横琴当枕聊以安眠吧---这就是最后两句:“世间得失不须念,横琴作枕聊安眠”。

        我们读这篇,重在寻找他人生的种种痕迹,品诗则在其次。不过诗好,品味自然就在诗意流动当中。比如在序文和正文中两琴出现的先后顺序的不同便可看出诗人的用意何在---即,使之有所变化避免单一,这就是他用笔的老道。同时在描述和叙述之外他又有为国为己的深郁惆怅和痛感,这是何诗的特点。

        寻着诗句,我们寻找着琴的来处和归途。两张琴一制于唐,一制于元,可谓旷世之宝。正因为它们的珍贵,一得之于战乱,一失之于战乱,毫无例外都交织着家国情仇。原以为他以笳入琴是为对比,却不料笳中之悲琴中亦含之,这是时代的哀叹!

        终究不知两张琴今天的命运如何,是否都还在世间珍藏?无论如何,无论在哪里,那琴上都会有一个爱诗爱琴的老人的气息。无论它们在哪一个角落,都会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琴弦,有一双耳朵在倾听清响。有琴在,诗就在,情也在!


申美英



申美英:美国洛杉矶作家协会会员,《洛城诗刊》古诗词栏目编委!中英文双语杂志《诗殿堂》古诗词栏目副主编!

6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